2024xxstnb 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本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下年度工作计划(包括群团工作情况)简要字数限制在400到1700字之间,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件在本页附件的“补充材料”处上传。
2、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海珠民协不记初心,开展民间文学搜集与创作,为海珠人民以及旅客提供精神食粮。围绕中心抓落实,力争创造性地完成上级下达工作任务,向省市协推荐优秀作品等。前辈之人笔耕不辍,后起之秀发光发热。抓活动开展,非遗传承,非遗进校园有声有色,为会员丰富创作源泉和激发创作热情。传播和弘扬民间艺术,让民俗与非遗技艺项目更加接地气。多件民间艺术作品入选民俗与非遗展;让民间艺术搭上青春的快车;民协会员受邀海珠非遗文化节,在广州非遗开放日,开展文化普及和公益体验课等。 主要活动总结如下: 1、2024年1月25日上午,在广州市晓港公园“兰桂堂”广彩艺术研究院前的小广场上,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美术工作委员会举办的迎春送福公益活动热闹开场,为冬日注入了温暖的底色,为龙年营造了喜乐的氛围。 2、创新与传统齐飞,文化共时代一色。2024年3月1日,由广州市海珠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海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持、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艺彩留芳”第三届海珠区民间手工艺、书画暨海珠区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学生成果展,在海珠区文化馆开幕。本次展览共有近130幅挂墙作品和实物作品参展,其中70件是民间文艺家们的作品,50多件来自10间非遗传承基地学校的作品,涵盖广彩、广绣、榄雕、蛋雕、铜印、宫灯、剪纸、陶艺、玉雕、押花……等非遗项目,囊括了1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品。 3、百卉迎春斗艳,群芳传承争荣。以“千年花洲·欣欣海珠——海珠过年不一样”为主题的“广州市海珠花市,在2024年2月6日(农历腊月廿七)热闹开市,连续四天和大家见面了! 在非遗和工艺品区,汇集了广彩、榄雕、蛋雕、铜印、指掌画……等非遗档口,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手工艺品、琳琅满目,还能看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亲临现场,展演精湛的制作技艺,与市民游客互动交流。 4、2024年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久受暴雨之苦的广州天气终于放晴。海珠区龙潭村“娘玛诞”游乡活动如期举行,龙潭水乡,龙狮竞舞,锣鼓喧天,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新履职的何志丰主席、卢浩生副主席等市民协领导调研工作的第一站,就定在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实地考察海珠区在新时期如何开展民俗活动。广州市黄埔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欧阳镇波亦率领该协会主席团到海珠区民协参加活动。 5、7月8日,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党支部正式成立大会举行。 6、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展,10月24日上午,广州市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志愿服务队和广州市海珠区基立道小学三年4班的全体学生,于基立道小学长安校区开展了轻松愉快的非遗剪纸体验活动。 7、2024年12月9日,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小玲女士与协会理事,知名学者崔志民应隔山书院的邀请,联合主讲“漫说海珠古祠堂”,共同探讨海珠古祠堂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漫说海珠古祠堂”。 2025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举办海珠民间艺术展暨现场技艺展演活动,展出民间艺术广彩、广绣、榄雕、玉雕、蛋雕、铜雕、宫灯、剪纸、手作银饰、指掌画、民间书画、咸水歌、醒狮、小凤饼制作技艺以及洪圣诞、天后诞等多种民间艺术门类作品和民俗活动。还将举办艺术沙龙、非遗传承、讲座、培训等现场体验。 二、组织会员开展采风、学习、创作,采写反映政府购买公益服务,社会工作者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组织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各级美术、书法、摄影精品评选及展览。 三、发挥民间文化传承基地作用,组织青少年阅读、非遗传承等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我区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不断丰富广大市民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以及校园生活,让民间艺术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近百姓,让民间艺术更加贴近民间。 四、持续举办迎春送福公益活动,为市民送上祝福。 五、继续举办“艺彩留芳”第四届海珠区民间手工艺、书画暨海珠区非遗传承基地学校学生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