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xxmfnb
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欢迎光临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组织信息公示平台
社会组织业务办理登录
|
加入收藏
广州市海珠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广州市海珠区凤江体育培训中心俱乐部
2024年度
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2025年7月25日
单位名称:
广州市海珠区凤江体育培训中心俱乐部
登记证号:
010509
成立时间:
2024-04-24
性 质:
民办非企业
公示项目
封面目录
基本信息
内部建设情况
党组织建设情况
资产负债表
业务活动表
现金流量表
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简要
接受捐赠资助情况和使用情况
举办研讨会、论坛活动情况
评比表彰
创建示范活动
达标活动
业务主管单位审查意见
温馨提示:(填写该页必读):
1、请填写本年度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情况、履行登记手续情况、理事会召开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开展承诺服务和信息公开活动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情况等。举办过面向社会的研讨会、论坛的还应当填写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情况。
2、表格填写限制1500字内,若不够填写,可另附文档在此表下方的“其他说明”处上传文件。
3、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
四、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简要(限1500字)
在过去一年中,广州市海珠区凤江体育培训中心俱乐部在体育培训,赛事组织,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年度业务活动开展情况 (一)服务网络拓展与课程升级 本年度新增江南新村第二小学、前进路小学2所合作学校,服务覆盖范围扩展至11所,累计服务学生超1500人次。在原有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基础上,引入体适能训练、少儿搏击、花样跳绳等新兴课程,形成"3 X"课程体系(3项基础运动 X项兴趣拓展)。通过动态评估机制,针对不同年龄段推出分层课程: - 低年级(1-2年级):以趣味游戏化教学为主,体能开发占比60%; - 中高年级(3-6年级):实施"技能 赛事"双轨制,每周增设1次实战演练课。 (二)师资体系专业化建设 1. 组建金牌教练工作室,聘请省级退役运动员3名担任技术顾问,开展月度教学研讨会12场; 2. 推行"双证上岗"制度,要求全体教练员同步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与青少年心理辅导证书,持证率达100%; 3. 引入AI教学辅助系统,通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学生运动负荷,累计生成个性化训练报告2800份。 (三)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1. 打造"三段式"时间服务体系: - 课后托管段(16:00-17:40):基础技能教学 - 周末强化段(9:00-12:00):校队专项训练 - 寒暑假集训段:开展2期7天训练营,参训学员达50人次 2. 试点"家校联动"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课程预约、视频回看、体质数据查询等功能,家长端使用率达92%。 (四)年度成果亮点 1. 竞赛成绩突破: - 瑞宝小学篮球球队获海珠区校园联赛U12组冠军 - 南武实验小学武术队在广州市传统项目比赛中斩获3金2银 2. 体质改善数据: - 参训学生肺活量合格率同比提升18%(2023年72%→2024年90%) - BMI指数正常化比例达87.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 3. 社会影响力: - 获评"广州市青少年体育服务示范单位" - 家校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4.8/5.0 二、现存问题与优化方向 (一)结构性矛盾待破解 1. 项目冷热不均:篮球球课程满员率达120%,而乒乓球等场地受限项目报名率不足65%; 2. 时段利用率差异:周五课后时段参与度较周一下滑28%; 3. 高年级参与断层:六年级学生续费率仅47%,主要受小升初备考影响。 (二)运营效能提升空间 1. 教具损耗率超预算12%(主要集中于低年级体适能器材); 2. 家长对新兴项目认知度偏低,搏击课程转化率仅为38%; 3. 寒暑假集训营跨校区师资调配存在响应延迟。 三、2025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一)实施"三大提升工程" 1. 课程供给侧改革计划 - 开发"运动 学科"融合课程:推出数学篮球(统计投篮数据)、英语足球(术语双语教学)等创新课包 - 建立动态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学期报名率低于50%的项目进行改造或替换 2. 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 - 上线俱乐部专属APP,集成课程管理、健康档案、赛事直播等功能 - 部署智能仓储系统,实现教具申领-使用-维护全流程数字化跟踪 3. 家校协同育人深化行动 - 每月举办"家长运动课堂",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儿童营养学、运动损伤防护讲座 - 制定《家庭体育任务清单》,配套发放运动打卡礼包2000份
2024年度业务活动总体情况和2025年度工作计划简要:
在过去一年中,广州市海珠区凤江体育培训中心俱乐部在体育培训,赛事组织,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年度业务活动开展情况 (一)服务网络拓展与课程升级 本年度新增江南新村第二小学、前进路小学2所合作学校,服务覆盖范围扩展至11所,累计服务学生超1500人次。在原有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基础上,引入体适能训练、少儿搏击、花样跳绳等新兴课程,形成"3 X"课程体系(3项基础运动 X项兴趣拓展)。通过动态评估机制,针对不同年龄段推出分层课程: - 低年级(1-2年级):以趣味游戏化教学为主,体能开发占比60%; - 中高年级(3-6年级):实施"技能 赛事"双轨制,每周增设1次实战演练课。 (二)师资体系专业化建设 1. 组建金牌教练工作室,聘请省级退役运动员3名担任技术顾问,开展月度教学研讨会12场; 2. 推行"双证上岗"制度,要求全体教练员同步持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与青少年心理辅导证书,持证率达100%; 3. 引入AI教学辅助系统,通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学生运动负荷,累计生成个性化训练报告2800份。 (三)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1. 打造"三段式"时间服务体系: - 课后托管段(16:00-17:40):基础技能教学 - 周末强化段(9:00-12:00):校队专项训练 - 寒暑假集训段:开展2期7天训练营,参训学员达50人次 2. 试点"家校联动"平台,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课程预约、视频回看、体质数据查询等功能,家长端使用率达92%。 (四)年度成果亮点 1. 竞赛成绩突破: - 瑞宝小学篮球球队获海珠区校园联赛U12组冠军 - 南武实验小学武术队在广州市传统项目比赛中斩获3金2银 2. 体质改善数据: - 参训学生肺活量合格率同比提升18%(2023年72%→2024年90%) - BMI指数正常化比例达87.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2个百分点) 3. 社会影响力: - 获评"广州市青少年体育服务示范单位" - 家校满意度调查综合得分4.8/5.0 二、现存问题与优化方向 (一)结构性矛盾待破解 1. 项目冷热不均:篮球球课程满员率达120%,而乒乓球等场地受限项目报名率不足65%; 2. 时段利用率差异:周五课后时段参与度较周一下滑28%; 3. 高年级参与断层:六年级学生续费率仅47%,主要受小升初备考影响。 (二)运营效能提升空间 1. 教具损耗率超预算12%(主要集中于低年级体适能器材); 2. 家长对新兴项目认知度偏低,搏击课程转化率仅为38%; 3. 寒暑假集训营跨校区师资调配存在响应延迟。 三、2025年度重点工作计划 (一)实施"三大提升工程" 1. 课程供给侧改革计划 - 开发"运动 学科"融合课程:推出数学篮球(统计投篮数据)、英语足球(术语双语教学)等创新课包 - 建立动态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学期报名率低于50%的项目进行改造或替换 2. 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 - 上线俱乐部专属APP,集成课程管理、健康档案、赛事直播等功能 - 部署智能仓储系统,实现教具申领-使用-维护全流程数字化跟踪 3. 家校协同育人深化行动 - 每月举办"家长运动课堂",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儿童营养学、运动损伤防护讲座 - 制定《家庭体育任务清单》,配套发放运动打卡礼包2000份
字数限制在1500字之内。字数包含中文、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所有内容,且不能带空格键。若字数超出无法储存的,建议适当的删减内容。